寺庙

达孜区人民网站:dzq.lasa.gov.cn    2018年07月16日    访问量:    来源:达孜区    作者:达孜区

达孜县辖区内1959年前共有寺庙、拉康、日追24座。其中寺庙17座,拉康2座,日追5座。属于格鲁派的有23座、属于萨迦派的有1座,共有僧尼4834人,其中僧人4784名,尼姑50名。经过40年的寺庙教育整顿后到2000年寺庙、拉康、日追共有14座。其中寺庙9座、拉康2座、日追3座。属格鲁派13座、萨迦派1座。共有僧尼175人,其中僧人151人,尼姑24人。

一、主要寺庙简介

甘丹寺:

甘丹寺,是国内外闻名的黄教六大寺之首寺,位于章多乡旺波尔山的山坳里,海拔3800米,是达孜县所属寺庙中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广、宗教历史地位最高的寺庙。

甘丹寺是公元1409年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兴建的。甘丹寺全称直译为喜足尊胜洲,即:佛教中的欲界第四天,释迦牟尼为菩萨时的最后住处,寺名“甘丹”职名“受乐知足”之意,甘丹寺法定僧人数为3200人,实际一度时期达5000人。

寺内主要建筑有拉基大殿、阳八犍、经堂、赤妥康、昂久康、厦孜、降孜扎仓以及康村、密村等建筑。

甘丹寺中,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。其中以乾隆盔甲和“唐绣”最为著名。盔甲满嵌金银珠宝,是乾隆皇帝穿过的,于1757年7月送到西藏作为对佛的供奉。“唐绣”为二十四幅绣画线织品,绣像有十六罗汉、四大天王等。这些绣像,每年藏历元月要展示三周,称“甘丹绣唐节”,以后成为一个宗教节日。

查叶巴寺:

叶巴寺位于邦堆乡16村,海拔约4000米。公元七世纪由松赞干布创建,属格鲁派,寺内主供弥勒佛,无活佛。

叶巴寺过去是各教派喇嘛静修场所,全山号称108山洞。每一个洞都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与之相应的命名,由山洞逐步扩大成寺,该寺专门静修和接管死者家属的委托进行念经超度,修佛塔的活动。每一个教派在崖间有道场,至今仍是众高僧修行的圣地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108名。

查叶巴寺是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之一,旧西藏由布达拉宫益仓勒空(原西藏地方政府宗教事务局)直接掌管,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。

每年藏历7月10号,为纪念该寺创建者松赞干布和宗萨赤尊,在叶巴寺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,跳神、晒佛等。

查叶巴寺现有8名僧人,设有大小经堂 10个,全殿供奉着有一座约三层楼高的强巴佛像,有创建该寺时遗留下来的一块刻有四个僧人名字的石碑,自然开成的藏文第30个字母“阿”的岩石块,一尊镀金的主藏臣宝(七政定之一)铜塑像等珍贵文物。改革开放以来,寺庙年均收入达2.5万元,其中旅游业收入达2万余元。

二、其它寺庙简介

尊木采寺(王妃林):

位于尊木采村。公元七世纪图弥桑布扎创造藏文时,把第一次藏文精品刻在岩石上,这个岩石曾在宗姆采寺后面。《白色》中说:图弥桑 布扎创造藏文后,第一次把藏文精品语给松赞干布,此精品语在尊木彩寺庙里,松赞干布的五妃经常住于此地取名为尊木采。刻有第一次藏文精品语的岩石,文化大革命时还能见到。宗姆采寺是十五世纪1420年宗喀巴的弟子顿增·扎巴坚参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顿增·扎巴坚参佛,无活佛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40人,1990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,国家投资2万元,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16名,教育后暂定员17名,组建立了由5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,寺管会主任旦增拉巴,并选派了一名村干部兼任寺管会主任。

帕尔寺:

位于穷达村。公元十六世纪由克珠旦塔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自成神母佛,无活佛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60名。1987年3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27名,教育后暂定员22名,组建了由5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。

帕木寺:

位于唐嘎乡。公元15世纪由森巴·洛追坚参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曲炯查色佛,无活佛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80名。1987年2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37名,教育后暂定员25名。组建了由5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。

穷仓寺(尼姑庙):

位于唐嘎乡罗村,公元十八世纪由多仁班智达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档钦佛,无活佛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尼姑40名。1989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教育,教育前有尼姑17名,教育后暂定员19名。组建了由5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。

雪寺:

位于雪乡玛岗村。公元13世纪由洛扎瓦·朗杰多吉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弥勒佛,无活佛。历史上僧人最多时有70名。1987年9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。1997年对寺 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10名,教育后暂定员9名,组建了由4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。

次色寺:

位于拉木村。公元900年由鲁米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洛旦西绕佛,无活佛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40名。1990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3名,教育后暂定员3名。

桑龙日追:

位于德庆镇。公元十二世纪由香卓白贡布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四臂性佛,无活佛。历史上只有1名尼姑。1989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尼姑1名,教育后暂定员4名。

贡朋拉康:

位于邦堆乡。公元983年由嘎西·贡嘎贡布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仲敦巴佛,无活佛。历史上只有1名尼姑。1987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1名,教育后暂定员2名。

贡康日追:

位于邦堆乡。公元1100年由念洛扎巴创建,属萨迦派。寺内主供二臂性主佛,无活佛。历史上僧人最多时有5名。1987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1名,教育后暂定员1名。

玛尼曲果拉康(尼姑庙):

位于德庆镇。1988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群众自愿修建,属格鲁派。建寺初期只有1名尼姑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尼姑1名,教育后暂定员3名。

桑阿寺:

位于德庆镇。公元1419年由宗喀巴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六臂性主佛,无活佛。 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100名。1986年1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6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38名,教育后暂定员33名。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。每年藏历6月24日和25日在桑阿寺喇嘛们跳神。

拉木觉寺:

位于拉木村。公元900年由鲁米创建,属格鲁派。寺内主供释迦牟尼佛,无活佛。历史鼎盛时期有僧人30名。1988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。1997年对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前有僧人12名,教育后暂定员12名。组建了由3人组成的寺庙管理委员会。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达孜区